学部委员耿云志作学术报告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耿云志以“目标激发动力,方法决定成就”为题为近代史研究所研究人员作学术报告。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夏春涛出席讲座。
耿云志引证古今中外有成就者的事迹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了目标何以能激发动力。他说,目标可让我们对自己所定的事情念兹在兹、目注心营。有目标,才会驱动自己去努力奋斗、争取实现。没有目标,很可能会放任自己随波逐流、虚度光阴。为完成自己的读书、写作计划,耿云志在日记中逐日逐月制定目标。正是有了这一个个小目标的督促和鞭策,《胡适研究论稿》等论著才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结撰、出版、发表,并产生良好反响。“一个人无论从事何业,想要有所成就,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给自己设定目标,去奋斗、拼搏。”
耿云志重点谈了方法之于成就的重要性。他认为,科学是讲究方法的学问,不讲方法,算不上科学。不论是为学,还是做事,方法越精密,成就越大;方法越自觉,越容易出成绩。那么,什么是方法?耿云志说,方法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程序、步骤。做什么事情,如果程序搞错,步骤搞乱,结果一定不好,甚至还会发生危险。第二层含义,则指具体的操作方法。上述程序、步骤,每一步都有其具体的操作方法。就历史学而言,确定题目之后,要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搜集材料时,要尽可能扩大材料的范围;整理、分析材料时,则要尽可能发现其内在的联系,发现可以贯穿材料的中心线索。整理、分析材料需要思想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逻辑思维能力。
耿云志介绍自己对逻辑的两大方面——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认识。他认为,在形式逻辑中,归纳与演绎彼此相需。演绎推理离不开事实的归纳,但归纳往往无法涵括和穷尽所有事实。演绎与归纳不能绝对分离,而是互相凭借、包容的。掌握形式逻辑,在研究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不要轻易作全称判断。因为我们对事实的掌握和归纳往往是有限的,全称判断中隐藏着出现反例的危险。正如赵元任所言,“言有易,言无难”。对一个问题的观察、研究,不要轻易作全称判断,要尽量避免武断、绝对化。
“要从根本上杜绝武断和绝对化,需要在懂得形式逻辑的同时,懂得辩证逻辑。”耿云志提出,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最大的不同在于,形式逻辑是从相对稳定、相对静止的状态去观察和研究事物,而辩证逻辑是从运动和发展的状态去观察和研究事物。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待事物要有辩证的眼光,不能把片面的真理绝对化,要全面、立体、动态地去观察和研究问题。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的眼光、辩证认识事物的意识,对于人们形成正确的认识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报告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邹小站主持。近代史研究所研究人员唐仕春、侯中军、吕文浩、李俊领等就治学方法等相关问题与耿云志交流了看法。“具体的治学方法因人而异,但在这背后,又有一个人人都应遵循的基础。”在耿云志看来,这个基础就是“跟着事实和逻辑走”。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3年7月21日总第6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