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广角
跟上时代的脚步:走进“云合唱”(020-08-03)

五月底以来,我们社科院老教授合唱二团微信群最流行的新词是“云合唱”。随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逐渐深入,合唱团与全院职工一样,严格按照院党组的部署,遵照离退休干部工作局的要求,坚持宅在家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云合唱”,穿越将人们隔离的空间和层层的壁垒,拉近了合唱团员的距离,鼓舞我们的意志,增强我们战胜病毒的信心。

 

 

何为“云合唱”?简单地说就是:不见面的合唱。由电脑专家将要演唱的歌曲的词谱、钢琴伴奏的录音等,分享在合唱群,大家根据合唱指挥的要求,严格按照伴奏曲的节奏,各自演唱自己所属声部的乐段,并以清唱的方式录下,发回给电脑专家。专家将每个成员的清唱录音整理合成为一个声部的带伴奏合唱,然后将四个声部的合唱汇总成整个合唱团的混声合唱。

刚开始接触“云合唱”,大家感到既欣喜,又很陌生。欣喜的是,我们合唱团终于在刘海静老师的倡导下开始排练了,我们感到,宅居生活不能只是看微信做饭照顾小孩,练好排演的每一首歌曲,也是我们合唱团老同志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出了一把力;感到陌生的是,这种新生技术手段我们能否适应?说得更实际一点,原来每周一次的合唱排练,大家拿着曲谱,一起跟着老师的指挥手势唱,还经常参差不齐,现在每个人要根据伴奏曲单练,节奏不能错一点,合成时你的所有特点,不论是优点还是缺点,统统表露无遗,这可不是一般的难度。

 

 

 

选择合唱的曲目特别重要,既要反映时代的特点,有强烈的时代感,还要具有合唱艺术的特色。我们排练的第一首合唱是《天使的身影》。袁英作词,张千一谱曲,国家大剧院曾演唱过这首合唱。这首歌很准确地表现了抗疫阻击战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奋战第一线的情景,极好地抒发了人们对“人间最美天使”的赞美和祝愿。大家按照刘海静老师的艺术指导,张小军(指挥助理、技术合成)的技术说明,开始了独自在家排练。因为是自己戴着耳机听伴奏随着音乐节拍就得唱出来,一开始回放时,难免觉得自己的声音怎么会这样啊,节奏怎么老是扣不上啊,在种种疑问的纠结中,你会静下心来,再回看老师对合唱具体细节的指导,似乎明白了很多歌唱的道理。原来我们的歌唱只是自娱自乐,远不是真正的合唱艺术。每个人要将自己的情绪体现通过发声融入集体之中。以前我是不太爱背歌词的,就是俗语说的,对歌曲的谱面不熟。现在不行了,你不跟着伴奏唱个十遍八遍,谈不上对齐节奏,更谈不上音调、音色的讲究了。唱熟练后,再跟着伴奏唱下来歌词当然就随口而出了,对自己的听力、耳朵对声音的捕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合唱艺术的最基本的要求。

几天之后,大家交出了作业,张小军在刘老师的具体指导下,一次次地反复修改,终将合成做出。发到微信群时,大家听后不禁发出惊叹:如此和谐、整齐的声音真是我们唱的?!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合唱团在离退休干部工作局文体处的肯定和鼓励下,又排练了一首老歌《牵手》,李子恒词曲,金巍改编合唱。这首流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的歌曲,大家都很熟悉,容易上口,但是真正能够达到合唱的基本标准,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这次参加的人数更多了,按时交了作业有三十几位,占合唱团成员的大多数,为了更好地练习这首歌,由刘老师分几次音频授课,就歌曲的唱法、音色的把控进行了各声部的讲评。每到上课之时,大家都满怀期望地放下手头的杂事,聚精会神地聆听老师的讲课。参与听课的,不仅是居住在北京的,还有远在外地和身在国外的合唱团员。引起我特别兴趣的是,刘老师说,为了更好地演唱这首歌,大家可以将歌词作为诗歌,用朗诵腔调和语气朗读几遍,可能会对演唱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改进我们演唱的情绪和风格。

 

 

衷心感谢“云合唱”的指导老师刘海静,感谢积极参与活动的合唱团所有老同志,感谢对“云合唱”给予支持的离退休干部工作局的领导和同志们。“云合唱”这一新型排练方式,加深了我们对合唱艺术的理解,拉近了老同志之间的感情。让我们以英雄的“白衣天使”为榜样,牵起我们的双手,砥砺前行,共克时艰,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作者:  外文所  庄嘉宁)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