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以推动国家法治建设为己任——记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田禾(2020-09-20)

 

田禾,195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司法制度和实证法学。长期带领团队开展法治国情调研和法治第三方评估,担任“法治蓝皮书”系列的主编,研发了“法治指数”系列评估指标体系。主要代表作有《公职人员禁止行为研究》、《中国法院信息化第三方评估报告》、《法治指数及其研究方法》(论文)等。

 

2019年3月,田禾主持《中国法治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法治发展研讨会。

 

扎根基层    倡导实证法学研究

 

田禾曾先后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学习和生活,多元的学科背景和生活经历使她认识到:法学是经世致用的学问,离不开实证分析,不能满足于坐困书斋、闭门造车。到法学所工作以来,田禾倡导实证研究、交叉研究和量化研究,提出了“法治指数”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到法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自2010年起,每年调研、更新、发布“中国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12年起,连续8年发布“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报告”。以公开为突破口,通过科学方法、客观数据和直观结果把脉中国法治,在学界和实务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成为国内相关领域的一面旗帜。

2007年起,田禾主持《法治蓝皮书》的编创工作。她带领编创团队对《法治蓝皮书》进行了全面改版,坚持扎根中国广大法治基层、贴近法治实践一线、开展法治国情调研,积累了丰富的一手法治素材,推出了法治国情调研系列重磅调研报告,将《法治蓝皮书》打造为具有学术地位与社会影响力的学术精品,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法国驻华使馆等机构和组织先后就《法治蓝皮书》成果来访交流,我国在法治领域的国际话语权获得重大提升。

 

田禾主编的部分著作

  

 

退而不休    推动法治发展

 

2010年,田禾曾罹患癌症,但退休后,她依然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实践,带领团队聚焦法治发展中的深层问题,为法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党的十八大以来,田禾每年主持的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法治研究项目达十余项,直接推动了政府采购、政务公开、司法公开、法院执行、法院信息化等众多法治领域的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 

 

2019年4月,田禾带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调研基层社会治理,与当地街道志愿者组织负责人、全国劳模交流。

 

2015至2017年,受国务院办公厅委托,田禾带领团队连续三年对全国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开展第三方评估,推动了政务公开事业的发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订完善。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目标,并委托中国社科院对全国四级法院执行工作开展第三方评估。田禾带领研究团队赴全国法院调研,制定和完善评估指标,于2018年带领研究人员深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700多家法院开展实地评估。2019年3月,向全国“两会”提交评估报告,得到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高度认可,在全国3500多家法院掀起了解决执行难问题的热潮,破除了法院的执行难题,推动了执行规范化水平,达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被称之为司法制度上的一次革命。

 

2018年8月,田禾带领评估组在浙江省湖州中院开展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工作。

 

2018年9月,在青海德令哈开展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期间,田禾高原反应明显,省高院常务副院长乔建协助她吸氧。

  

 

传道受业    培育新人

 

生长于革命干部家庭的田禾,坚韧、执着、勤奋,在工作中保持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2016年,田禾在外出调研中,左腿意外骨折,她放弃卧床休养,坚持在轮椅上指导调研、阅读材料和修改报告,并在可以下地活动后第一时间投入调研工作,正如她自己所说:“再大的事都压不倒我”。

 

2016年7月,田禾右腿骨折后坚持为法学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汇报法治国情调研工作。

 

同时,田禾宽以待人、团结同志,特别关心青年人的成长与发展。在思想方面,她经常教育青年学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以学术研究推动国家法治发展为己任。在实践方面,她在工作中不遗余力地为青年学者搭建发展平台,如2016年12月以来在其倡导下,法学所与贵州、浙江、河南等地社科院合作召开的全国实证法学论坛,通过各种学术平台锻炼年轻人,使年轻人快速成长,打造出一支严肃、紧张、团结、活泼的研究团队,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和敬重。

田禾扎根基层、退而不休、传道授业,“用坚定的信念铸就忠诚,用高尚的人格凝聚团队,用乐观的精神感染他人,用顽强的意志战胜疾病”,这份人格精神和信念意志使她获得了学术界的尊重和认可,正如她自己所言:“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一直驱动着我们往前走,根本停不下来。”

 

(法学所法治国情调研研究室 供稿)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