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建所六十周年庆祝活动有感
近代史所周新民
时间过得真快,记得上个月的21日,召开了建所60周年庆祝大会,真是热闹非凡。所学术报告厅是主会场,另外还设有两个分会场。出席人数达到200多人,单是主会场人数就有180多人,出席会议的有院、所领导,本所在职同志和离退老同志,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调离本所的同志也回“娘家”探亲祝寿,多年重聚,真是倍感亲切。
发言后,大会组织本所青年向在所工作50年以上的老同志敬献鲜花,还颁发了荣誉证书,本人也身在其列,不免受之有愧。
研究所给老同志分发了纪念品。景德镇瓷杯上印有每位同志的名字,纪录片《非凡六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60周年》展示了老同志走过的非凡历程……,这些体现了所领导对老同志的关爱、对年轻同志的激励。同志们认为,这次所庆活动很有意义。在此我想谈谈几点感想。
首先,研究所组织策划这项活动,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中国以60年为一甲子,无论个人还是单位,走过60年,不仅要好好庆祝一番,重要的是借此机会,总结经验教训,开拓未来。近代史所曾有过令学界瞩目的辉煌,在新的甲子开始的时候,作为在研究所工作超过50年的同志,衷心祝愿近代史所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每位同志都领到四本书。《近代史研究所大事记(1950-2010)》、《近代史研究所同仁著述目录》、《近代名人书札》和《回望一甲子——近代史研究所老专家访谈及回忆》。前两本书是检阅我们工作成绩;第三本《近代名人书札》汇集了我所馆藏史料价值极高而又具有艺术价值的珍品,实属珍贵;而这第四本书,大家都非常感兴趣,它收录了22位老同志的访谈和26篇怀念与回忆文章。这本书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代史所的发展历程,展现了我所独特的优良传统、优良学风,展示了范文澜等老一辈学者的风采,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范老治学名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影响了我所几代学人。大年同志带头撰写《中国近代史稿》,功不可没;黎澍同志主编《历史研究》开风气之先,引导青年掌握马克思主义,为后人称颂和怀念;李新同志以突出的学术组织才能,奠定了我所中国革命史、中华民国史研究的基础。还有余绳武、丁名楠同志,对帝国主义侵华史、中苏(俄)关系史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上述前辈虽已仙逝,但他们实事求是、严谨扎实的学风值得后人继承发扬。哲学家说:“历史是一面镜子”、“生活是一本教科书”。我仔细阅读十余篇,很有兴趣,受益匪浅。
我在阅读上述几本书时均发现有少数错别字、漏字,希望在修订时加以完善。同时建议研究所筹备力量摄制一部内容完备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