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老年论坛
谈寿命 世经政所 王诵芬(2008-4-7)

谈 寿 命

  世经政所  王诵芬

人的“寿命”可分为生理寿命和实际寿命。关于“寿命”,古今名人都有着非常精辟的诠释。

一、    人的生理寿命

按照生物学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应该是生长期的5-6倍。人的生长期是到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即20-25岁。

照此计算,人的生理寿命最长应该是6×25,即100岁。

也就是说,人再长寿不会超过150岁,人再短命不会少于100岁,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寿命。

 按照大自然的进化,也就是说,人的生物钟按正常节律运行,人的生命之树是120岁后自然凋亡。

于是就有:“人活百岁不是梦”的提法。

二、    人的实际寿命

人的实际寿命用人存活的平均年龄来表示,统计术语是预期寿命,更具体点说,就是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出生时预期寿命表明新生婴儿可能生存的年数。假定出生时死亡率格局在他一生中保持不变。出生时预期寿命指数可能是一个现行健康状况的最好的总体指标,常被引用于测算人口的福利或生活质量。

按照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发展指标》一书的统计数据来看:

1、全世界平均预期寿命是

1990年             65

2004年             67

2007-2008  68

2、预期寿命最高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1990  79        2004     82

中国香港     1990  77        2004     82

3、预期寿命最短的国家和地区

撒哈拉以南非洲(平均)  1990   49   2004   46

其中:赞比亚       1990   46   2004   38

          津巴布韦      1990   59   2004   37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其预期寿命下降了,1990年为69岁,2004年为65岁,而苏联时期的1988年和1989年为70岁,1965年是65岁。

2004年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的国家有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挪威、西班牙和瑞典。瑞士的平均寿命为81岁。

此外,美国   1990  75    2004  77

      英国   1990  76    2004  79

按照中国统计年鉴的数字,中国的预期寿命是:

 

1990

2000

 

 

 

全国平均

69

67

70

71.4

70

73

北京

73

71

75

76

74

78

上海(最高)

75

73

77

78

76

80

西藏(最低)

60

58

62

64

63

66

卫生部公布的数字表明,2005年中国的人均寿命为73岁。

三、    寿命的各种称谓

孔子曰(见《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距”。译成现代汉语,其大意是,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三十岁能依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能乐天知命;六十岁能听得见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行事,而又不超出规矩。”

    花甲之年  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即用10个天干、12个地支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唐诗纪事》卷六十六中记载:“手rua 弱)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后称年满六十为花甲。                             

古稀之年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曲江二首》诗中曾写道:“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旧社会人们常称七十为古稀之年。而如今却是,“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兮,九十不稀奇”。当代古文学家商承柞教授在七十寿辰写了一首幽默的明志诗:“九十可算老?八十不稀奇,七十难得计,六十小弟弟,四十五十满地爬,二十三十在摇篮里。”诗意表明一颗童心。

耄(mao)耋(die)之年泛指老年。耄耋二字均以老字为字首。“耄”是老的意思。《礼记》中写有八十、九十曰耄。《盐铁论,孝养》又称“七十曰耄”。“耋”也是老的意思。西晋将领与学者杜预注认为,“七十曰耋”。《诂训传》(简称毛传)写有“八十曰耋”。孔子第47代孙孔传则认为,“八十、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因此,后人们把八十、九十岁的老人称为耄耋老人。

期颐之年  指百岁之年。《礼记、曲礼上》写有“百年曰期、颐”之句。东汉经济家郑玄注认为,“期,犹要也;颐,养也”。孙希旦集的解释是,“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认为,“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颐。”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次韵子由三首》诗中写道,“到处不妨闲卜筑  流年自可数期颐”。关于“期颐”社会上还流传着另外一些说法,如七十三、八十四是坎儿,阎王不叫,自己去。天津有个刘太医认为,什么七十三、八十四是坎儿?这是孔孟的忌日。《辞海》中表明,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按虚岁计算,孔子在世73年;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孟子在世84年。我个人认为,七十三、八十四是个坎的说法不是迷信。人大体在40以后,每隔10年生理上会有明显的变化。上述说法符合生理变化的规律。

四、    米寿、白寿与茶寿

“米寿”指88岁。将米字分解为上、中、下三部分,即可成为汉字的八十八。“白寿”为99岁。把百字上的一横去掉,即百缺一,九十九也。“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部的草字头可以看成两个十,下部亦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即八十八加草字头的二十,便是一百零八。

哲学大师冯友兰教授在其八十八寿辰时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墙上:“岂止于米,相期以茶;心怀四代,以期三松(三松堂是冯老的居室)”。他还幽默地说:“日本人很会利用汉字,他们称八十八岁为米寿,称九十九岁为白寿,称一百零八岁为茶寿。我现在是米寿,要向茶寿迈进”。

19911月,国学大师季羡林教授在其《八十述怀》中写道,我是“相期以米”。这算不算是立大志呢?我觉得这已经算是大志了。20002月,季羡林教授在其《九十述怀》中说道,我已经越过了“米”的阶段。下一步就要“相期以茶”了。------等我10年后再写《百年述怀》时,那就离“茶”不远了。

尊敬的朋友们,希望你们对自己的寿命也做一个小小的期盼吧!是“相期以米”、还是“相期以茶”?但不管怎样,最主要的是“以饱满的情绪,愉悦的心态过好现在的每一天”。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