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老年科研
于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2022-12-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天生弊端,也破除了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与体制障碍,是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有三次划时代的深刻变革:第一次是由智人演化为原始人,人类由此进入原始社会;第二次是原始社会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进入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第三次就是现代化,即农业社会经由现代化进入工业社会。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巨变。近代以来,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普遍面临的历史任务。各国的历史条件、现实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独立自主,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新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内蕴和发展特征改写了近代以来形成的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定式,丰富了现代化实践和现代化理论,拓展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彻底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一统天下,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做出新贡献。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原创性,充分体现了“后发优势”,重新标识了现代化的内涵。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孤立的产物,而是在马克思所揭示的“世界历史”体系中产生,在生产力革命、科学革命和交往革命,以及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等广阔的世界历史视域下展开,用事实彻底结束了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旧有逻辑。19世纪末以来,绝大部分国家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更是直接采用了西方发展模式。事实表明,脱离自己的国情照抄照搬西方,甚至全盘“西化”,必将导致本国内部政治经济矛盾丛生、社会动乱,在一些国家甚至成为不断引爆民族、种族、宗教冲突的导火索,使国家陷入长期动乱、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改写了现代化的理论架构,消除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悖论。任何一个国家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都会不断产生并积累各种矛盾与问题。在现代化变革中保持社会秩序的总体稳定,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发展的同时伴随着贫富两极分化、阶级矛盾对立、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动荡等突出问题。这是西方现代化以资本和物质的现代化为主导,以追求资本增殖为目标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之处,是以人为价值追求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是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妥善处理,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而这是以资本为驱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可能做到的。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再次,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其平等开放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自利排他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不断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毋庸讳言,西方现代化模式有其成功之处,但不少发展中国家效仿西方现代化模式时却难以取得好的成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西方现代化的自利排他性所致。美国等西方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极力延续资本主义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优势地位,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发展对其提出挑战,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设置障碍、挑动事端、制造混乱,使这些国家长期陷入困境,或成为无缘现代化的观望者,或成为西方现代化秩序下的附庸。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始终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息息相通。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方面有着相似的历史经历、相同的历史遭遇,近代都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榨,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另一方面有相同的历史任务,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取得胜利后,都面临着继续反对新老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加速发展民族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任务。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始终不渝地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援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规律与人类致力于现代化一般规律的辩证统一,蕴含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普遍经验和智慧。

中国以自己成功的现代化道路向世界证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完全可以从本国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独立自主地走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基本经验和成功范本,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构建世界现代化新格局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全新选择,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了共识、增强了信心和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10亿。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也不过3亿多人。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和格局,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文明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成果的总和。文明是社会历史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基本标志”。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产物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其历史的必然。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古老的中华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延续、更迭和创新。在近代历史大变局中,中华文明遭遇几千年不曾有的冲击和挑战,中华民族从屈辱和挫败中奋起,愈发显示出中华文明深沉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巨大的能量。中华文明在时代风雨的洗礼中获取新的势能,迸发出无限生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的忠实传承者和发展者,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转型和升华。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创,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一时黯然失色。一些人对社会主义是否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方向产生怀疑。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而是各种弊病长期积累的结果。这主要是长期教条对待马克思主义、长期僵化对待社会主义、长期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长期不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矛盾,长期放松执政党自身建设所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真汲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中国在实践中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传统到现代的成功转型,用事实证明“历史终结论”终结了,“社会主义失败论”失败了。社会主义制度再次彰显强大的生命力。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也重放异彩。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超越,拓展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广阔空间,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憧憬的没有“文明优越”“文明隔阂”“文明冲突”的新世界息息相通。“新”鲜明地体现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祈望光明未来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异质于西方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观,是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鲜明地表现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等特点。为了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思考人类文明未来的中国方略。这就是全人类携手应对全球威胁和挑战,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并对这一理论有着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其基本内涵是:世界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凝聚共识,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持久和平的世界;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些反映了人类的共同理想和诉求,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理念完全契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今天的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命运与共、休戚相关,成为名副其实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对的严峻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只有推进交流互鉴、同舟共济,加快融合发展、共赢共享,推动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使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让人类共享文明进步发展的积极成果。


作者:于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北京日报理论周刊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