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创作园地
国家和社会依然需要我(2014-4-1)

国家和社会依然需要我

冯昭奎

 

    20008月退休后依然进行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多年来我以《自然辩证法》、管理学等理论为指导,以在国内从事十几年科技工作和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科技工作的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为支持,把研究科技发展问题、特别是日本科技发展问题这个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技的“学际领域”作为主攻方向,形成了作为一名中国学者剖析日本科技发展战略的独到的研究体系,其特点是:(1)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揭示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动力;(2)解析日本的“技术立国”、“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方针及其实施情况,从科技发展与国家战略、经济发展、外交战略的联系之中探索日本科技发展的道路;(3)从我国的国情和科技发展现状出发,吸取日本科技发展中值得我国借鉴的主要经验教训,其中特别高度评价了处于日本社会基层的、拥有一技之长的广大中小企业、技能工人对日本科技发展的贡献;(4)强调对科技问题的研究必须超越科技事业本身,而应该重视一个国家的教育、国民素质、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等对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

    我的主要著作有:《日本·世界·时代》、《新工业文明》、《日本经济》、《日本:战略的贫困》、《对话:北京与东京》、《经济科技纵横谈》、《日本高技术发展问题》、等十余种。主编、合著:《日本的新技术革命》、《日本高技术与日本的国家战略》《战后日本外交:19451995》、《中日关系问题报告》、《中日关系报告》、《当代日本报告》等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报告、评论、文章千余篇。

    其中:《21世纪的日本:战略的贫困》(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资源小国”的压力与活力》(考察报告),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优秀研究报告奖(摘要刊登于198412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综合与摘报》并转发全国县团级文件)。《日本经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日本技术进步的辩证法》(《日本学刊》2009年第5期),获第二届《日本学刊》优秀论文隅谷奖一等奖。《促进中日关系发展的对策建议》(报告),获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三等奖。《中日关系报告》(与林昶合著)(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重点课题),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人员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1年出版了《当代日本报告》(与林昶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3年出版了《日本、世界、时代—值得我们关注的若干问题》(学部委员文集)。20104月发表的《气候问题辩证法》一文获我院离退休人员科研成果二等奖。2010年提出的《促进中日关系发展的对策建议》(报告),获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三等奖。除著作以外,退休以来发表的主要论文有《日本成为‘世界老二’的前因后果》(《日本学刊》2011年第2期)、《发展与世界潮流相一致的中日关系》(《日本学刊》2010年第2期)、《气候问题的辩证法》(《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4期)、《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日本经济蓝皮书(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哥本哈根会议与‘鸠山倡议’》(《日本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本的政权交替与中日关系》(《转换期日中关系论的最前线》,[]三和书籍,2011年版)、《质量问题不能仅靠市场机制解决》(《中国质量万里行》,20105月)、《日本的土地流转问题》(《经济-社会史评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日本研究》2013年第2期)、《中美关系的辩证解析》(《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等。此外,每年还发表些论文、文章,因为数量较多,仅举2011年为例,计有论文4篇,评论12篇,专著一部,报告1份。

    2013年开始,进行社科院学部委员 “日本科技发展与创新——以能源科技领域为案例”的创新工程项目,预计将在两年内完成。目前已经在《经济参考报》、《环球时报》、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内刊等报刊发表文章、报告多篇。

    几点体会:

    1、社会科学工作的一个特点在于工作的“个体性”,虽然在退休前,我曾经组织过不少集体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社会科学工作的特点在于“离开了集体,个人也可以继续研究”,尤其在网络时代更是如此。我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在退休后继续以自己的书房作为主要阵地,以网络为图书阅览室,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研究工作。

    2、为了使自己的思想跟上形势,坚持天天读书看报,经常关注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新问题。不太限定于自己的专业方向,仍然像退休前那样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既在专业方面继续深入,同时又保持宽阔的视野;既以写作专业方向的论文或著书为主,也时而写些时事评论,或接受媒体的采访,这样做有利于思想的活跃。

    3、不做“保健专业户”。我的一些搞自然科技的老同学,有一部分人在退休后返聘或继续带研究生,但也有一部分人由于离开了研究室和生产车间,余热无处发挥,就成了“保健专业户”,一天到晚专注于养生、保健、长寿。我有幸的是在中年改了行,成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可以有条件在注意身体健康的同时,继续从事以个体为主的脑力劳动。一种“国家和社会依然需要我”的自我感觉,使我得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反而比“保健专业户”更有精气神。

    4、适当参加一些国内外的研讨会。与国内外同行就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注意与记者之间的“互动”(不要变成单方向的give,而是变成既有give又有take的过程)。在有单位请我做报告的场合,也尽量使“报告”变成“讨论”,从而使自己虽然退休多年,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现职”状态。

    5、排除杂念,保持“思想单纯化”。努力不让一些杂事纠缠自己的脑袋,很少为与学问无关的事情分心或烦恼。在处理家庭关系上做到不坚持甚至不持“己见”,达到一种“家和万事兴”的境界。此外,我在睡觉前,总是在枕头旁边放一块写字板,夜里醒来经常会冒出一些灵感或白天未能想出来的贴切表述,于是马上记下来,以便继续入睡。

(冯昭奎,男,19408月生,日本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荣誉学部委员)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